提级监督探索完善基层监督新格局
为破解基层监督难题,鹤山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新路径,以村(社区)提级监督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社区)“一把手”监督体系,强化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促进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精准靶向发力,激活“末梢神经”
开展提级监督,找准监督“靶心”是关键。鹤山区纪委监委将集体“三资”达到一定规模的20个村(社区)纳入提级监督范围,重点围绕村(社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案促改、营商环境等6个方面开展监督,进一步明晰“小微权力”边界,推动相关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以前老百姓总担心村干部谋私利,我们村开展提级监督以来,村里所有低保发放、光伏收益申领等情况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大家一目了然。”该区姬家山乡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康天平感慨道。
围绕“护民生、办实事、重监督”这一主线,区纪委监委紧盯重点人、重点事,以“阳光三务”为抓手,帮助村(社区)“两委”厘清权力清单,建立“三资”台账,明确廉政风险点,健全村务公开机制,督促各村(社区)每月按时公开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三资”管理使用、惠农资金发放等信息,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之下。同时,公布信访举报二维码,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
提级“把脉问诊”,提升监督质效
“村民通过智能印章,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事项审批,相关资料都会被自动拍照留存。”鹤山区鹤壁集镇王家荒村党支部书记王东生介绍,这既加强了对印章使用的监管,又解决了群众“跑空路”的问题。
围绕增强基层监督质效,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信息化监督新模式、新方法,创新推行“智能”印章试点工作,在4个村(社区)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将姬家山乡18个行政村引入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数字手段加强对村级公章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人情章、空白章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实现基层小微权力“审、用、管、督”一体化闭环式管理。
为确保提级监督督在关键处、查出真问题,区纪委监委整合监督力量,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片区协作等监督机制,紧盯“三资”管理使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惠农资金发放等重要事项,通过走访座谈、参加会议、查阅账目等方式,着力发现乡村振兴领域资金违规冒领、干部履职尽责不力等问题。一年来,摸排起底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7个,均已全部办结。
抓实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通过培训,我对自身工作职责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村内小微权力的监督,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在鹤山区姬家山乡纪委召开的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廉情监督员培训会上,东齐村廉情监督员侯晶强发言表态。
为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和纪法意识,区纪委监委聚焦关键人员,通过集中观摩、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强对廉政知识、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选取群众身边腐败及作风问题典型案例编制成册,把以案促改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靶向教育确保以案释纪入脑入心。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为提级监督村(社区)“两委”干部建立廉政档案,打造“廉政身份证”,及时掌握其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分析“两委”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等方面反映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轻微违纪问题,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
“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新的一年,鹤山区纪委监委将持续健全完善上下贯通的监督体系,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工作瓶颈,以有力有效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鹤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苏玉新表示。(王创新 董亚鑫)
上传丨陈莹莹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