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发区纪工委从解决当前制约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完善村务监督,理清基层权力,推行村官直审,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廉政教育等全力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维护农村基层稳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完善村务监督制度建设,构建民主管理约束体系
近年来,开发区完善村务监督制度建设,各行政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村务监督全覆盖;制定《开发区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推动村务监督委员充分履行职责,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着重强化三个方面的监督:一是监督“人”,重点监督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要监督好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村干部落实国家政策、执行民主管理制度及自身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防止腐败行为发生。二是监督“物”,监督好“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使用和处置,确保村里的钱不乱花,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处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三是监督“事”,对村级事务决策和实施进行监督,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一个环节,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使监督更加及时有效,更加全面到位。
二、完善机制,构建基层权力运行体系
规范基层权力的运行,解决制约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一是厘清村级权力使用范围,实现职权清单化。实施村级权力清单化,明确每项权力事项的名称、具体实施的责任主体、权力事项的法规依据、权力运行的操作流程、违反规定的追责办法,理顺职能,权责明确,让权力清单简明易懂,成为村(居)干部正确履行职权和群众办事的“指南”。二是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流程,实现履权程序化。将村(居)事务的办理程序、主要环节逐一细化,规范流程、统一上墙。基层权力运作体系手册化,每户一册,便于干部执行,便于群众咨询和监督。三是监督村级权力运行公开,实现结果透明化。充分发挥村(居)监委会的作用,加强对重大村(居)务决策情况、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村级财务收支、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村(居)务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健全包村干部监督机制,理清监督重点,对村(居)资金支付实行把关审批。
三、完善“村官直审”工作,构建群众利益维护体系
扎实稳妥地推进“村官直审”工作,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加强对各行政村进行年度审计,通过对村级财务收支、资产、资源情况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全面有效审计,逐步完善、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及村办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及建设项目管理情况,群众反映强烈的惠民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旧村改造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民主决策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贯彻执行情况等。确保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有人管、有人制止、有人纠正、有人追究”,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行职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强化监督检查,构建基层监督检查体系
以“两个责任”建设为总抓手,强化监督检查,构建基层监督检查体系。一是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按照“三专两兼”的要求配齐配强乡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规范乡办纪委书记分工,督促其在案件查办、办公设施、待遇落实等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二是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在区内32个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村设置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信访举报箱,举报电话,专人管理,定期搜集整理。三是坚持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形成防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常态化机制。四是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查处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改造、土地流转征用开发等工作中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侵占、挪用、截留、套取各种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涉农案件。
五、常抓廉政教育,构建源头治理防范体系
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丰富教育载体和形式,发挥教育的引导、内化作用,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将廉政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务公开、基层干部思想教育相结合,以“家风廉政”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党建廉政书屋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各村建立党建廉政书屋,大力营造倡廉学廉的社会环境。开展家风廉政建设活动,以“三风两创”和“三风一创”活动为抓手,每季度举行一次“五好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五好党员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在全区推广,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各党组织、家庭的家风文化建设,在全区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良好氛围。(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