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恒监督,只争朝夕;解顽疾纾民困,不负韶华。派驻第十七纪检监察组扎实开展公租房领域立项监督,发现问题、反馈整改、正风肃纪一气呵成,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一体推进,共提出监察建议12条,政纪处分2人,有力遏制了公租房乱象,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住房红利,展现了在派驻的广阔天地能够有更好作为。”在漯河市纪委监委一年一度的“创新奖”评比中,我站在发言席前汇报项目化监督工作。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我们获得了创新奖“二等奖”,我不禁心潮澎湃,划转到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三年多来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一一浮现在眼前……
坚守初心是派驻工作的“定盘星”
“咱市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了,纪委监委派驻机构要择优划转工作人员,你干过公安刑侦,还干过办公室文字综合,现在又干政府法制,工作经历很适合干纪检监察工作,你要不要考虑报名。”领导的一番话让我心动不已。是啊,纪检监察工作代表着公平和正义,纪检监察干部们“拍蝇打虎”“治病救人”,净化了党风政风、维护了社会公平、赢得了群众拥护,我一直心向往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通过考试、考察,如愿以偿进入纪检监察派驻队伍。
派驻机构是纪检监察的“探头”和“前哨”,责任重大,又紧张繁琐。“小小”的派驻机构只有三四个人,几个月下来,既要办案、又要监督,既要四处检查、又要撰写材料,既要向上勤汇报、又要向下多协调,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新鲜感一过,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失落,原来派驻工作是这么纷繁复杂,原来派驻机构真是有些“边缘化”和“小透明”。组长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不时地和我谈心:“派驻机构是实现监督全覆盖的第一道关口,人员机构刚刚‘捋顺’,从上到下都在摸索前行,我们要坚守捍卫纪法尊严,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初心,敢于接受挑战,勇当派驻改革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小’派驻一定会有‘大’作为!”
立项监督是派驻工作的“撒手锏”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倾心推进派驻改革,厘清了权责界限,制定了工作规范,加快了人员融合,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对派驻机构更加关心,特别是为派驻机构“量身定制”了项目化监督工作制度,让派驻监督有了新的有力抓手。
有一天,我在诊所就医时,听到有几个人在闲聊:“我有一个亲戚在住建局上班,是个能人,给他请客送礼就能很快选上公租房,不管符不符合条件都管办。”这让我心生疑惑,公租房办理真能如此违规操作?同时,我们在走访中得知我市出现了多起利用办理公租房名义实施的诈骗案件,受骗群众多达50余名,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群众对我市公租房工作产生了“信任危机”。不能让国家的好政策成为个别人谋利的工具,不能坐视逐渐滋生的官僚主义、腐败问题苗头。我们将公租房领域监督列为首个监督项目,下决心严查公租房违纪违法乱象。
出现这些舆论的源头在哪里,是空穴来风还是真有其事?我们将发现问题作为“生命线”,对市住房保障中心20余名干部逐一谈话了解情况;对近年来办理的700余套公租房档案进行检查;连续10余次对公租房小区“夜间巡查”,实地走访居民400余户;到公安看守所与公租房诈骗嫌疑人谈话,询问其是否有公职人员内外勾结的情况。通过7个月持续不断的监督,发现了保障房工作存在政策宣传不力容易引发群众受骗,申请审核不严致使“黑中介”横行,公租房有转借转租行为等12项问题,同时发现了工作人员刘某、葛某违规办理“人情件”2件违纪问题线索。
针对立项监督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通过监察建议书的形式开出“药方”,督促市住房保障中心完善了保障房申请、分配、抽检等5项制度,堵塞了申请资料造假等7项漏洞,清退转租转借住房70余户,进一步促进了保障房“阳光分配”。同时对违纪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共谈话提醒6人,批评教育3人,警告处分2人,并认真开展以案促改,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市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作风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让公租房真正成为了“公平房”,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抓早抓小是派驻工作的“铁篱笆”
纪检监察工作就像医生看病,有病治疗固然重要,提前预防、抓早抓小更为关键。我们组监督的住房建设系统机构多、人员多、权责重,对于日常监督管理,特别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是很大的挑战,怎么办?经过认真研究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精神,组长刘杏茹创新提出了“四问十查”廉政谈话新模式。“四问”即问政治忠诚、担当作为、履职用权、廉政建设4个方面;“十查”分为三个层级,围绕重点监督对象“一把手”及领导班子、其他科级以上和重点岗位干部、对领导班子“十查”的第三方评价进行。主要包括个人情况、政治思想、从严治党、民主集中、选人用人、干事创业、营商环境、修身治家等10项内容。
在谈话方式上,从谁来谈、谈什么、怎么谈等进行了细致规范,分层分类制定谈话提纲,成立3个谈话组,和谈话对象“一对一”“面对面”交流。谈话中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对象,抓好“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牛鼻子”,突出政治监督、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抓早抓小,每次谈话时长均在1小时以上,避免了“蜻蜓点水”,同时对思想上、行动上出现偏差的同志及时纠正,通过“咬耳扯袖”,让有问题苗头的同志“红红脸、出出汗”,使其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共历时1个多月,对监督单位市住建局和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和科级以上干部98人开展廉政谈话,共收集廉政风险156个,征求意见建议82条,发现存在问题37个,批评教育5人。
“感谢组织的关心关怀,这次谈话犹如一剂‘清醒剂’,使我拧紧了思想‘螺丝’,达到了红脸出汗的效果,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职责使命,时刻把廉洁用权铭记在心……”市住建局一名科室负责人在谈话后由衷地感慨。通过开展“四问十查”,摸清了各监督单位“政治生态”,把住了监督“第一道关口”,不但能够精准发现存在问题,更能通过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让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头脑清醒、守住红线底线,推动派驻监督严在日常、管在经常的同时,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派驻机构改革三年多来,全组同志勠力同心、忠诚担当,充分发挥了“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党纪政务处分38人,连续2年被评选为“创新奖”二等奖;办理的案件2次荣获派驻纪检组唯一的“精品案件”三等奖,撰写的工作报告多次被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创新开展的“四问十查”工作法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推行……我们以脚踏实地履职尽责践行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使命,展现了在派驻的广阔天地能够有更好作为!
夏至刚过,行政服务大厅广场上的天空晴朗异常。“我今天分到了新房子,全家人都特别高兴,现在申请公租房又方便又快捷,也看不见‘黑中介’到处乱窜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市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多亏他们认真负责,多方面协调,俺和俺的脑瘫儿子才能住上一楼这样方便的好房子。”在热闹而有序的公租房选房现场,看到选房的群众不住地感谢,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现场监督的纪检组工作人员也笑了。想起了即将开展的房屋维修资金项目化监督、想起了国有企业改制运行专项整治,我们又把目光望向了远方……(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七纪检监察组 魏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