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镇平县彭营镇田营村于兴玩具厂,一排排整齐的缝纫机“咔嚓咔嚓”作响,一个个可爱的小猪佩奇毛绒玩具在车间师傅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于大姐,最近厂里的活儿咋样?”8月28日,彭营镇纪委副书记杨海峰到玩具厂精准脱贫走访时,厂长于兆录正俯身操作台前,跟车间姐妹们讨论缝纫技巧。
“杨书记,快到这边坐。最近厂里又接了一批新订单,你看大家伙干得多有劲儿呀。上次你帮忙联系的订单已提前交付,反响很好。厂里如今这么红火,还得谢谢你,就连我现在能过上好日子,也离不开你的帮助。”于兆录感恩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无法忘记以前的苦日子。
前些年,于兆录的婆婆去世后,公公和丈夫相继患上重病失去劳动能力,高额的医疗费加上两个孩子的学费,于兆录负债累累。
就在于兆录一筹莫展之时,脱贫攻坚战打响。2016年初,于兆录通过精准识别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雨露计划”和医保救助,她再不用为孩子上学发愁了,就连家中两个病人看病吃药的费用也被解决了一大部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怎样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于兆录脱贫致富呢?该镇纪委工作人员煞费苦心。得知于兆录曾有几年在外从事服装加工的经历,还是一线骨干技术人员后,彭营镇纪检监察干部思路一下打开,于大姐的巧手不正是她通往致富路的金钥匙吗?
经过几番考察商讨后,杨海峰和同事一起为她定制了脱贫计划:发挥个人优势,办一个玩具加工厂,重点加工出口玩具如蓝猫、小猪佩奇等。于兆录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要干就一定要干好,干出个名堂来。”在当地政府积极协调下,于兆录申请到了5万元无息无抵押贷款,购买了二手缝纫机,政府出资建设厂房。于兆录和几个好姐妹一起,从遮山镇一个大厂里接下一部分活儿,把剪好的玩具面料带回来,然后缝制加工成成品。小小的于兴玩具加工厂就这样开始运营了。
紧接着,招工又成了问题。“工资能不能按时发,工厂靠不靠谱?”部分有缝纫手艺的村民持观望态度。杨海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扶贫走访过程中,劝说符合条件的村民进厂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首批进厂的员工拿到工资后,也在村民间奔走相告。在于兆录“过硬技术+诚信服务”的理念经营下,到厂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效益也愈来愈好。目前,员工由最初的12人发展到50余人,机器也由最初的20台增至50多台,厂里出货的工艺质量和效率得到了认可,订单源源不断,2019年实现了年净利润35万元的可观收获。
“对于我来说,重拾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于兆录多次这样对杨海峰说。
如今,于兆录不仅自己脱贫摘帽,还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加工厂连续两年被评为镇平县“巧媳妇工程扶贫就业基地”。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杨书记,多亏了咱们镇政府和村里的支持,我才能有今天。为了扩大业务,给咱厂里的姐妹们带来增收,我有个新的计划,你听听看咋样,再给我们支支招……”在玩具加工厂车间门口,杨海峰听着于兆录的发展蓝图不断点头。
巧手织就致富路的故事还在继续……(李真 姜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