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工作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党员给予纪律处分,需‘经被审查人所在党支部的党员大会讨论形成决议,并按照规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或有权处分的党组织批准。’这个程序好像我们此前没有,下一步执行中如何把握?这个问题,朝伦同志请教下审理室的同志,帮大家解疑释惑。”
这是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党小组集体学习纪委工作条例时的一个片段。虽不是业务部室,但对于党的政治理论、法规政策的学习,他们同样追根穷理,力求学懂弄通。
十届市纪委常委会确定了“以学习开路、靠实干出彩”的工作思路,这让办公室一贯重视学习提升、重视能力作风建设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春节前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提升“五个一”活动中,办公室在工作头绪十分繁杂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踊跃参与、竞相出彩,5篇心得体会获奖,5名同志被评为“岗位业务能手”,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市纪委监委办公室根据“三服务”工作的性质特点,结合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党组织活动形式,把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推动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公室文化。
小课堂——在分享互鉴、交流研讨中拓展视野、深化认识
办公室作为机关运转的枢纽,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参谋助手,为了能够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他们始终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用好室务会、党小组会这个“小课堂”,让人人参与进来,在互相启发、交流研讨中增强学习效果。
“大数据往往根据个人偏好定向推送信息,久而久之你关注和获取的信息面越来越窄,容易造成‘信息茧房’、陷入‘认知牢笼’......”鉴于此,党小组长、办公室主任张志华极力倡导大家把日常读到的好文章、关注到的重要信息在群里分享。每次集中学习的内容,要求大家积极建言,在广泛征集基础上共同商定。除了与纪检监察业务密切相关的时政理论和政策法规等必学内容外,领导科学、秘书工作上的小文章,网易公开课阳明心学系列讲座、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等都曾是“小课堂”的学习内容。去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办公室党小组开启“午间半小时”学习模式,集中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党史故事100讲”,很多同志第一次系统学习了党的历史。“别人推荐的内容,往往能帮助我们打开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户,激发我们广泛的学习兴趣。”杨国豪说。
在学习方式上,发挥“小课堂”灵活机动的优势,突出互动交流、学用结合。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中央纪委重大决策部署时,同志们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条分缕析谈认识体会、集思广益谈贯彻措施,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得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升了系统思维能力;经常性地即兴发言,锻炼了大家的临场应变、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时政理论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办公室同志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提前做到‘有话可说’,在起草服务常委会第一议题和推动重点工作的文稿时,就能做到‘有啥可写’。”张朝伦说。
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他们正视实践经验少的短板,在课堂上采用条款对照、彼此联系、圈阅重点、查找题眼等方式加深理解,有时也开展小测试,对答错的题回过头来分析原因、解疑释惑,巩固薄弱的知识点。
大投影——在集思广益、协同作战中破解难题、锻造精品
“投影仪是办公室破解疑难问题的‘神器’。只要架起投影仪,七八双眼睛盯着同一个目标,再复杂的问题,也能在群策群力中迎刃而解。”赵明刚说。
监察体制改革后,市纪委监委办公室遇到不少新的课题,留置场所启动运行、几百号人入驻新址独立办公,机关管理、后勤服务都需要重新立规建制,单靠具体负责同志,难以提出一整套科学的制度规范。为此,他们把问题拿到室务会上,开展广泛深入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准关键环节、提出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思路理清之后,架起投影仪,通过集思广益、反复推演,制度条款就更加严谨、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留置管理中心运行流程设计,办公场所人员出入、车辆管理、餐饮服务以及机关财务管理等制度规范,都是在大投影中产生的。这种方式倒逼从事后勤管理的同志重视文字表达,强化综合分析、系统思维,避免陷入了事务主义者的角色。
投影仪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文稿的起草上。难度较大的综合性文稿和紧急性任务,大多是依靠同志们的集体智慧、合力攻坚完成的。“对着投影仪,每位同志都能手中有素材、口中有见解,关键在于大家平时注重积累,对重要文稿提前预判,作为课题去研究。因而能够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胡钺绮说。“领导未谋我先思、领导未示我先做”是办公室同志对待文稿起草的普遍态度,
“重视文字工作,但要揭掉‘笔杆子’‘文字匠’的标签,在动笔之前把道理想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搞清楚。”张志华经常这样勉励大家。去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办公室的同志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流和社会主义探索实践中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纪检监察机构职能演变看初心坚守》《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历程的经验与启示》等课题研究并在不同场合宣讲,实现了以学习研究成果推动了工作。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与用的紧密结合,有效克服了年轻人容易出现的学用脱节、眼高手低等问题,在“传帮带”中实现了文稿质量和团队战斗力的整体提升。
走出去——在分享阅读、主题实践中学思践悟、砥砺心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些都是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党小组秉持的理念。把分享式读书与沉浸式体验结合起来,让同志们在学思践悟中体验到知行合一的魅力,用“致良知”的理念砥砺心性、锻炼党性。
2020年上半年,办公室的同志在脱贫攻坚入户遍访中,与鲁山县张店乡王湾小学校长刘超邂逅,被以刘校长为代表的几位教师扎根山村、情系教育的精神所感动,从此结缘。那个暑假,他们为学校捐赠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并与该校师生一起举办了“分享好图书、共迎教师节”主题党日活动。小说描写的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民办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在极端困顿条件下,对道义和责任的坚守”,让老师和孩子们深受感动和激励,也让办公室的同志决心以分享阅读的方式与山区孩子们有更长情的陪伴。两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校园,与师生共同阅读了《会走路的人》《凤凰花开的学校》《青春恰自来》《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十多本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在与师生以及基层群众的深入交往中,同志们亲身感知中国社会最基层的脉动,激发了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珍视当下、勇毅前行的责任与使命。
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时,他们发挥自身喜爱读书的优势,利用大家希望走出去的心理,把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结合起来。每次实地见学前后,推荐大家系统阅读相关书目。在去郏县“三苏”文化园前,同志们重温《苏东坡传》,阅读《不合时宜—苏东坡人文地图》,对苏东坡的人生履历、宦海沉浮和主要创作阶段心中有了“路线图”。“三苏园来过多次了,但是这一次因为事先做了功课,所以在参观展馆时印象更深,更能领略一代文豪的“光风霁月”旷达情怀和苏词的高妙意境。”宋举举颇有感慨地说。他们还曾结合梁晓声的知青题材小说重访“广阔天地”,结合《张宏杰讲明清反腐》走进叶县明代县衙,以史为鉴,观照当下。
党史学习教育中,办公室多数同志读了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王树增的《长征》,后来机关组织大家前往遵义、延安等革命圣地实地见学。走进故事发生地瞻仰革命遗迹,回首那段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同志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强烈历史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照中,增强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责任感和原动力。(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