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濮阳市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河南省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突出监督执纪问责,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推行“三查四督五强化”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狠抓示范带动、巡察监督、畅通渠道、专项治理、惩处问责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理清思路,建立机制
濮阳市纪委对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全市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及时传达省委、省纪委的相关会议要求,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结合濮阳实际,理出了“以贯彻落实《河南省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为前提,以‘三查四督五强化’机制为载体,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整体工作思路。今年5月,我市出台《关于落实河南省〈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实施方案》,创新构建了“三查四督五强化”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三查”就是“开展党委履职检查、部门专项检查、纪委监督检查”,突出问题导向,明确了党委、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四督”就是“督促廉政教育、公开公示、建章立制、问题解决”,注重源头预防,进一步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五强化”就是“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案件查处、问责追究、四个结合”,着力提供保障,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人管、有人制止、有人纠正、有人追究。各县(区)灵活运用“三查四督五强化”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配套制度。比如,台前县完善建立了《乡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等10多项制度,使基层干部办事有据可依、有所遵循。
二、示范带动,典型引领,全面提高
5月26日,我市在南乐县召开了全市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现场会,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对基层四项制度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市委书记何雄强调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通过调研讨论,市纪委于会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南乐县示范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示范点建设工作。经过筛选,共选取17个乡(镇、办事处)和38个行政村(社区)作为市级示范点,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市纪委先后5次派人到部分示范点调研指导和检查督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给予纠正、加以规范。督促各地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工作月报、信息周报、情况通报等制度,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各县(区)和各试点乡(镇、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均把示范点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积极主动谋划,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完善台账,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探索“可示范、可操作、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其中,濮阳县将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进行统一规范,明确乡镇纪委办公室6项制度,档案资料10项;村级6项制度,档案资料7项,实现了“查看有资料、观摩有亮点”。
三、畅通渠道,完善网络,强化监督
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来信、来访、网络、电话”四位一体的投诉举报平台,畅通投诉渠道,对市纪委网站进行全新改版,开通“清风濮阳”微博、微信平台,印制发放“投诉举报明白卡”,提高基层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形成了多层次、常态化监督格局。其中,南乐县建立了“清廉南乐”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公开各项涉农政策、事项办理程序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及资金落实情况,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清廉微信网络全覆盖的立体公开模式。二是针对基层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市纪委创新“互联网+反腐”方式,研发建立“随手拍·来监督”微信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广大群众利用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上传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将发生在身边的党员干部违纪问题记录下来,及时举报上去,将监督范围延伸至8小时以外,全面推进党风政风监督具体化、常态化。自开通以来,“随手拍·来监督”微信举报平台共接受关注5863人,问题线索214件,责任追究277人,形成有力震慑。三是2014年底至2015年初,经过换届改选,全市2856个行政村均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夯实了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的基础。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聘任基层党风政风社会监督员,建设了一支群众基础好、监督能力强、业务素质精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队伍,形成县有监督室、乡有监督组、村有监督员的基层党风政风三级监督网络。其中,台前县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协调制度,县纪委综合协调全县村务监督工作,乡镇纪委具体指导辖区内村务监督工作,乡镇以下实行管区书记负责制,以管区为单位分片管理,一对一协调指导,充分发挥监委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四、加强巡察,敢于亮剑,推动开展
今年5月,河南省委《关于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意见》下发后,濮阳市迅速启动巡察工作,组建市、县两级巡察办和巡察组,建立了包括巡察组长、副组长和专业人才在内近600人的市县两级巡察干部储备库,并搭建市县两级巡察工作信息交流平台,制定一系列巡察工作市县联动制度,并于6月3日,确定华龙区和涉及民生领域的住建、国土、环保、规划、民政等5个重点部门为首轮巡察单位。针对县(区)地域小、人情浓的情况,创新巡察方式,实行全市统一组织调配,县(区)之间异地巡察。做到衔接无缝隙、全市一盘棋。同时,各县(区)还开展自选动作,紧紧盯住那些在老百姓身边乱飞的“苍蝇”,比如濮阳县启动了针对城关镇、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和信访案件集中乡镇的巡察,并延伸到村,实现了县乡村的监督全覆盖。自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各巡察组通过接受群众举报、走访调查和查阅材料等,初步交办了一批信访案件,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形成了震慑,有力推动了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建设。
五、创新机制,严格监督,从严问责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办案协作区制度,补齐配强基层案件查办力量,坚持把查办案件贯穿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工作始终,持续加大明察暗访、执纪监督力度,收集典型案例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向下传导压力,加强个案剖析,发挥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比如,清丰县创新机制,建立6个办案协作区,采取“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模式,严查基层“蝇贪”案件。二是把查处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情况和通报曝光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2015年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半年督查工作。组织召开督查动员会,印发《2015年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半年督查工作方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进行查处并通报曝光情况进行细化和量化。7月7日至10日,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对9个县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发现了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提供了参考。三是坚持“一案双查”,对群众身边“四风”问题突出的,依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以及出现严重腐败案件、影响恶劣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
六、突出重点,开展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监督方式,紧紧盯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盯住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围绕征地拆迁、危房改造、惠农补贴、低保医保、扶贫救济等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领域,强化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农村、社区、基层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与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检查。对基层侵害群众利益投诉举报和“四风”问题大排查、大起底,深入摸排梳理问题线索,建立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清单,挖出反面典型,严格整治清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和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发生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及基层党员干部投诉举报252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63人,组织处理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