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粉刷外墙花了多少钱?哪些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这些事儿都盖上了校务监督委员会的公章,在公开栏里贴着呢!”9月18日,南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管焕焕老师看着校“三务”公开栏赞不绝口,“自从有了校监委会,学校的党务、校务、财务更清楚透亮了,有什么意见也能随时跟监委会成员沟通反映,我这心里信服了,干事也更有劲了。”
为打通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校园,南乐县纪委监委出台《关于推行校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县所有学校内成立3至5人组成的校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学校纪检工作的副职或工会负责人兼任,成员由教职工代表大会从学校党组织、普通教师中差额选举产生,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汇报工作、完善台账管理等方式,围绕社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事项、学校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校务公开和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监督,切实当好“前哨”“探头”,发挥监督合力。该县纪委监委印发了校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对监督职责、监督重点、监督程序等内容进行规范,确保监督瞄准“靶心”,促使校务监督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学校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信访量居高不下,而派驻监督人员少、日常监督力量薄弱,校监委会的成立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驻县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冠军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探索了‘培训+锻炼’模式,通过集中培训、全覆盖跟班学习,克服本领恐慌,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督力量。”
“以前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现在我们监督有方向了,‘腰杆’挺直了,今后我们要认真发挥校务监督作用,定期走访教职工,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反映反馈,当好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桥梁纽带。”该县职业中专校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库俊强说。
为提高校务监督的可操作性,该县纪委监委还明确设立“七个一”、 建立“三簿两书两表”等工作机制,要求全县建制以上公办中小学有场所、有牌子、有印章、有意见箱、有公开栏、有工作手册、有警示教育栏;统一印制会议记录簿、工作情况记录簿、重大事项监督记录簿、征询意见书、意见反馈整改书、意见征集表、年度统计表,并按照各学校的年度工作清单,由校监委会全程监督、做好记录、实时公开,保障校务监督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基层监督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为避免校务监督“一建了之”,该县纪委监委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施意见》要求,从自身建设和履职情况两个方面,对各学校校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度量化考核,对于督导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分类处置,确保监督不缺位不懈怠不松劲。截至目前,全县共121所中小学(幼儿园)选举成立了校务监督委员会,实施“三簿两书两表”事项146项,其中,校务监督委员会否决14项,通过监督使各校重要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校务监督委员会就是要当好学校工作的‘监督员’、财务工作的‘审计员’、政策法规和学校决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助推学校阳光管理,传递教育正能量。通过成立校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了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为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该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鲁法中表示。(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