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至关重要。
2020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升执纪执法能力,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队伍建设高质量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践行“两个维护”加强政治机关建设
市纪委常委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带头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集中学习、宣讲解读、交流研讨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市纪委常委会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开展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研讨12次,带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精神……市纪委监委机关各党支部累计集中学习115次,领导上党课48次。
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坚持开展“政治生日”活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严防“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校准坐标、接受教育、锤炼党性。坚持以党建带创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市纪委监委机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1个党支部被市直工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称号。制定《关于模范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围绕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五个过硬”,细化19项具体措施,大力推进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补齐能力短板提升履职本领
市纪委监委立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以持续深化全员培训和“补短板建机制强能力见成效”(简称“6—45”)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为主要抓手,打牢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执法的政治根基和业务功底,提升履职能力。
市纪委监委推动全员培训由全覆盖向提效能转变,由业务培训向实战训练拓展,由必知必会向融会贯通提升。全年自主开展测试16次,以试代训4860人次,各类业务培训910余人次,“实战培训提升战斗力”的经验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给予报道。
坚持聚焦实战、分类施训,提升专业度。围绕违纪违法、职务犯罪、问责运用、工作流程等实际工作重点难点,组织骨干力量分2期选编10个实战案例,通过讨论研究、解疑释惑,提高实践运用纪法知识的能力。编印《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学习专刊》,内容涵盖执纪执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日常监督等重点纪检监察业务知识。
坚持岗位锤炼、帮带培养,打造练兵场。培训向一线岗位倾斜、向新进人员倾斜、向专业热点倾斜,安排派驻机构、巡察机构干部参与机关执纪办案,通过岗位练兵提升专业能力。
在持续深化“6—45”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中,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工作提质增效相结合,与确保执纪办案绝对安全相结合,与推进全员培训相结合,按照查找问题“准、全、深”、制定措施“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标准,精准检视问题,扎实制定台账,逐项整改落实。市纪委监委机关制定的204项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到位。
强化监督制约坚决防治“灯下黑”
市纪委监委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严管就是厚爱”的工作理念,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对纪检监察权监督制约。
注重案例警示,增强廉洁意识。从全市查处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精选3起典型案例,以通报形式印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注重日常监督,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制定《三门峡市纪检监察干部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情况登记备案制度(试行)》,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划出10条行为红线。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及时将打听过问案情等内容纳入填报范围。严把纪检监察干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注重多措并举,拓宽监督渠道。市纪委监委召开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守廉助廉座谈会,签订纪检监察干部家属守廉助廉承诺书,切实筑牢家庭拒腐防线。市监察委员会聘请第一届特约监察员,开门接受监督。
铁面无私清理门户,坚决防治“灯下黑”。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刀刃向内不松懈,紧紧盯住纪检监察工作最容易出问题的监督权、审查调查权,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的坚决查处,对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全市共处置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70件,谈话函询19起,立案1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诫勉谈话5人。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全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努力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中,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忠诚干净担当履职尽责。(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