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七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系列谈④

强化监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
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

发布日期:2019-02-20    来源:三门峡市纪委监委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的专责机关,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础性工作。

总结经验,放眼未来,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首次把“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单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吹响了继续强化监督职能的号角。

2018年,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加强纪法学习教育,切实强化日常监督,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切实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市委书记刘南昌在七届市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坚持以保障权为民所用为目的,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体系。七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对抓好监督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强化监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

要把贯通运用“四种形态”作为监督的主要抓手。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细化监督内容,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发挥执纪监督协作区作用,使监督真正“长牙”“带电”。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注重谈话和函询相结合,加大对函询结果的抽查核实力度,加强对党纪政务处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监督更加聚焦、精准、有力。强化政治担当,督促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监督责任,主动、严肃、具体地履行日常监督职责,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形成监督与接受监督的浓厚氛围和良好习惯。认真履行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助职责,强化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使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

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深挖细查“四风”隐形变异的种种表现,厘清公私界限,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盯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对顶风违纪从严查处,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坚决查处靠山吃山、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问题,坚决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搞违规收送、占用、插手干预或参与经营的问题。严肃查处违规占用办公用房、公车私用、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和借机公款旅游等易发多发问题,尤其对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一经查实,一律先免职,再追责。

要把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作为监督的目的。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推进容错(误)事项事前备案等制度机制有效落实,保护党员权利,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严肃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行为,关心帮助犯错误的干部,对受处理干部要跟踪回访,不能“一处了之”,帮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前进。扭住主体责任,履行监督专责,实施精准问责,防止问责不力或者问责泛化、简单化,切实提高问责公信力,引导党员干部知责、负责、尽责,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形成“当干部必作为、让干部敢作为、促干部想作为、使干部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强化监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这意味着纪检监察机关更加注重抓在经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把定位向监督聚焦,把责任向监督压实,把力量向监督倾斜,积极探索监督有效途径,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提升监督质效,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