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清廉故事丨一代廉吏耿九畴

发布日期:2024-09-03    来源:三门峡市纪委监委网站

明代永乐之末,有一位清官叫耿九畴,因其清正廉洁,处事公道,而在朝野声望极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宣德六年(1431年),授礼科给事中,常参与或主持议论朝务大事,很有名气。

正统初年(1436年),由于明朝政府管理上的漏洞,加之私盐猖獗,致使两淮盐政严重混乱。为革除积弊,大臣们推选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上任后,对盐业的生产运输到调拨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了积弊的原因,为此列了五条建议上奏皇帝,得到批准后下达施行,从而使盐政混乱的局面得到了很好治理。后来,耿九畴的母亲过世,他需回家奔丧而离职,盐场百姓数千人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留下。

耿九畴淡泊名利,为政清廉,平素不结交权贵,凡是有人请他托办的私事和礼物,一概回绝。正统十年(1445年),耿九畴被起用为都转运使。任职期间,他理政之余唯一爱好,就是焚香读书。他曾说:“为官者最应该亲近的是百姓,若按官场请托的办,百姓则会受害。凡事有是非曲直,岂能以私心而废弃了公理?”他的廉洁之名传播开来,老少妇孺都知道他的品行。。据说,有一次耿九畴在房里读书困了,便到野外散步。他走到水渠边,望着渠里缓缓流淌的清水,若有所悟地感叹道:“这水好清啊!”不料,旁边一少年听到了,接着说:“水的清澈,不如您的清廉。”

天顺元年(1457),耿九畴入京师议事。明英宗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于是,把他留下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后来,他向皇帝提了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五条建议,皇上都采纳了。

天顺四年,耿九畴卒于任上,谥号清惠。(李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