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办案装备一应俱全、工作职责全面规范、干部素质全面提升、农村信访总量与同期相比下降六成……渑池县强力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以下简称“三化”)建设,为基层治理带来一片新气象。
渑池县作为全市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试点县,在市纪委监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市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三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建设,破立并举、塑形铸魂,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有力夯实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基础,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高点定位、县乡联动,推动“三化”建设高标落实。建立“县委全面领导、县纪委主导推进、乡镇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县委书记担任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指挥长,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汇报,县财政为乡镇“三化”建设拨付启动经费,单列乡镇纪委办案经费,统一配备办案车辆;县纪委监委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组织架构、明确职责权限,抓好人员帮带、业务指导,逐乡镇督导推动;乡镇党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精心谋划实施,在人财物上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推动“三化”建设落实落细。
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推动片区协作形神兼备。将全县12个乡镇划分为4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明确1个中心乡镇,分别设立第一至第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兼任协作区主任,县纪委监委四个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分别兼任4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主任,下沉到乡镇驻点工作,形成“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乡镇纪检监察机构+村级廉情监督员”的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基层监督执纪从“单兵作战”向“攥指成拳”的转变。截至目前,渑池县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先后开展监督检查267次,发现问题54个,推动整改54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综合运用提级办理、异地管辖、联合办案、挂牌办理等模式,推动了38起案件严查快办。
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推动基层监督执纪全面规范。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四张清单”,建立乡镇监督对象、日常监督“两本台账”,对执纪执法标准、办案文书模板及程序规范进行优化,形成41个基本制度、176个基本流程,使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构在监督执纪、信访处置等方面环环相扣。4个中心乡镇建成标准二类谈话室,纳入县纪委监委办案场所安全监督管理,县纪委监委综合事务管理室监督保障乡镇纪委办案经费,确保经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规范高效。全面落实乡案县审、查审分离、办案质量评查反馈整改等制度,持续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水平。
贯通融合、同频共振,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与乡村廉情监督深度融合,在各乡镇设立廉情工作室(阳光办公室),统筹用好村级廉情监督员和清风渑池小微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推进“阳光村务”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廉动力”。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在4个中心乡镇纪委建成标准便利的信访接待窗口,建立县、乡纪检系统信访视频直通系统,群众足不出乡,在乡镇纪委即可通过视频系统,同步向县纪委监委反映问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2022年度全县农村信访总量与同期相比下降60.7%。
行远自迩,踔厉奋发。渑池县纪委监委将持续巩固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成效,变有形为有效,变规范为效能,变标准为样板,不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