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安区纪委监委把社保基金管理领域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聚焦社保基金管理领域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年共查处社保基金领域新增问题线索57起,立案25起27人,党纪政务处分24人,组织处理26人。采取留置措施2人,移送司法机关27人,追回社保基金2020.06万元,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
强化精准监督兜牢民生底线
社保基金安全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建安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人社、公安、民政、司法、卫健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建安区社保基金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专项治理具体要求、时间节点和整改措施,保障整治工作运行顺畅高效。
督促各职能单位按照工作方案全面排查问题,建立台账清单,明确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持续深化专项治理。强化问题线索起底、查办案件、督导检查,深入纠治贪污受贿、违规审批、骗套资金等社保基金管理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社保腐败,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
积极探索“室组地”协调配合的监督模式,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面对面交流,核查社保基金管理是否规范、发放是否到位等方面问题,加强全程监督,严肃查处社保基金发放过程中的失职失责问题,保障社保政策得到落地落实,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强化联动合作,实现信息互通,定期开展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督促人社系统梳理出权力清单1份,责任清单1份,组织签订《社保基金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个人承诺书》92份,对101户重复领取、死亡冒领待遇的群众进行清退,让社保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建安区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胡岳说道。
坚持系统施治一体推进“三不腐”
“这次社保基金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通报的典型案例对我震撼很大,思来想去,寝食难安,今天想向组织说明一些情况……”日前,建安区将官池镇社保所赵某主动找专项整治组交代了未及时上交社保基金利息问题,并当场流下悔恨的眼泪。
专项整治中,建安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查办案件、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一体发力。
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效,深化以案促改。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召开警示教育会、专项整治动员会以及设立举报信箱等方式,实行开门治理,推动自查自纠,切实摸清底数,分类建立“回头跟踪”“全程督办”台账机制,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人社系统深刻对照检视,找差距,抓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
该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围绕各职能单位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广泛开展“一对一”廉政谈话,充分激发自查自纠的内生动力,同时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全程跟踪,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专项整治扎实有效开展。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建安区纪委监委共促使社保基金领域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21人,下发纪检监察书20份,督促健全完善各类制度33项,做细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拓宽问题线索来源 加大监督执纪力度
“大娘,您这个月养老金发放了没?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如果发现身边有人重复领取社保基金可以打这个电话向我们反映……”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建安区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多次深入该区市民之家,向办事群众仔细询问,排查社保基金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
建安区纪委监委坚持把精准发现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基础,通过与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进行日常监督谈话、查阅参保人员档案材料、走访参保对象等方式,发挥嵌入式监督、跟进监督作用,加大问题线索排查力度,建立问题线索台账,督促区乡两级财政、社保等业务主管监管部门,端正态度、全方位开展自查自纠、不留“死角”,堵塞风险漏洞。
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受理的涉及社保基金管理的问题线索的基础上,拓宽监督渠道,在“清风建安”微信公众平台及建安融媒平台上发布《关于在社保基金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的公告》,同时在重点单位、各乡镇(街道)、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公告200余张,公开来信、来访、来电及举报电子邮箱等举报方式。并在群众活动场所安装举报箱,定期指派专人开箱取件,构建起“信、访、电、网”四位一体举报网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受益”的社会氛围,从严从快查处社保基金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容出错。我们将时刻保持警醒,继续扎实推进社保基金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坚定不移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蛀虫’,筑牢监督‘防火墙’,守护社保基金‘钱袋子’。”建安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大幸表示。